您的位置:首页>集团动态

“中国经济十强村”当家人讲述长江村的“滚雪球”式发展

文章出处: │ 发表时间:2017-05-25

【字号


      村庄名称: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
      带头人: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 李良宝
      李良宝感言
      创业苦,为民吃苦,苦中有乐,乐中无悔;创业难,难中求索,事业有成,心里踏实。我的心愿只有一个:百姓幸福了,我就快乐了。
--------
       村官档案
       李良宝,男,1940年生,现任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、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。几十年来,他始终把建设和谐富裕幸福的长江村作为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,抢抓住发展乡镇企业、实施沿江开发、深化企业改革等机遇,把一个江边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新农村,全村实现了“家家住别墅,人人有股份,户户有存款”的目标。2008年,长江村列中国经济十强村第三名,村集团公司列“中国企业500强”第270位。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、全国百名优秀村官、江苏省劳动模范、无锡市劳动模范、无锡市优秀企业家、江阴市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。
       我叫李良宝,今年70岁,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,现任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、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。从1961年担任生产队会计开始,我一直在农村一线工作。1971年调至长江村从事经济建设,1993年起担任村、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长江村人民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,艰苦奋斗,创业创新,已把一个江边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新农村。2007年,全村完成开票销售174亿元,上缴国家税金4.18亿元,列中国经济10强村第3名。我先后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、江苏省劳动模范、无锡市劳动模范、江阴市优秀企业家、江阴市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。
       艰苦创业 不懈追求
       我担任村主要领导后,敢为人先、敢作探索、敢打硬仗,抢抓住发展乡镇企业、实施沿江开发、深化企业改革等机遇,带领全村人民凭着艰苦创业、诚信经营、做强主业,靠自身积累实现了“滚雪球”式地快速发展。从顶着被批判的压力办2 只小窑起家,到现在村集团公司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270位,从10多万元年产值到现在突破200亿元……每一个数据都浸透了我的汗水,印记着我的智慧,小到使用一分钱,大到投入几个亿,每一个项目的出台、决策、精确计算到实现,都凝聚着我的点滴心血。
       办企业,夯基础。1972年,当了10年生产队会计的我,走上了村副业办公室主任的岗位。受大队村民的委托和信任,怀揣着大队里凑出的700元经费,带领6名农民以搞副业为名,在老夏港河畔筹建2座小砖窑烧砖起步创业。凭着执着和辛勤,我们靠烧窑卖砖,为长江村办企业的起步积聚了第一桶金。1973年,我带着副业队搞运输、办窑场积累下来的资金,亲自挑选了村里的7名农民,在夏港联益窑厂旁搭起7间草房作车间,购买10台仪表车床,办起了长江五金厂,当年即盈利近8000多元。1978年,我被村民推选为长江工业总厂厂长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我用“借鸡生蛋”的办法,依托江阴化工一厂、车辆厂、化肥厂和靖江物资局的技术、资金帮扶,办起了螺帽厂。随后,依托大队的土地优势和协作企业急需拓展市场的有利条件,又办起了江阴化工一厂长江分厂、长江砖瓦厂、农机队。到1983年,全村工副两业产值突破500万元。1983年至1992年,我对村办工业抓整顿、巩固、提高,既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,更注重企业干部队伍建设,使村办工业年年跃上新台阶。1993年,全村产值突破亿元大关,成为江阴地区第三家超亿元村。
       抓兼并,抢市场。江阴市无缝钢管总厂是一家镇办骨干企业,由于频繁调换厂领导,到1996年欠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及外债3500多万元,企业亏损500余万元,已到了原料无处可进、产品无处可发、贷款无处可借、营销员全部走光的半停产境地。我得知这一消息后,大胆地向市镇两级建议:市无缝钢管总厂先实施拍卖,再与“新长江”合并,以增量资本盘活存量资本。1996年12月10日,我村成功开创了江阴市村办企业兼并镇办企业。我大胆选用优秀人才进行改革创新,通过技改扩能、创新工艺等手段,仅仅一年时间该厂便扭亏为盈。经过10年发展,该厂目前年销售额超10亿元,“强鹰牌”无缝钢管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、江苏省名牌产品。1998年至今,我村先后兼并了夏港金属制管厂、江阴市第二有色金属冶炼厂、夏港开关厂、江阴市三纺机厂、江阴市标准件厂、夏港拆船厂等6家企业。这些企业经过重新调整,新上设备,改进工艺,个个“起死回生”,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10多年来,我村又先后创办了长达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,冶金新材料产业已占全村经济比重的85%,今年实现开票销售超200亿元已成定局,到“十一五”期末将突破300亿元。
        建港口,兴三产。世世代代生长在长江边的长江人,历来就有水上捕捞的传统。1988年起,我以快人一拍、超人一筹的前瞻性,大胆决策,先后投入近20亿元实施港口开发建设。20年来,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沿江开发战略,建成了4座内港码头、4个外港码头,拥有10个超3万吨级泊位、15个5000吨级泊位、30个1000吨级泊位……年吞吐量可达1亿多吨,使江阴新港区建设初具规模。我村又相继办起了长江拆船厂、江苏长宏国际港口有限公司,为江阴临港新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。目前,二号码头已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,三号码头成为集装箱运输中心。
        走出去,拓新路。2004年3月,我积极策应江阴市委、市政府跨江联动开发战略,果断决策投资10亿多元在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创办长强钢铁有限公司,目前已形成年产百万吨优质特钢能力。近几年来,我村加快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以长江钢管有限公司为核心,着力构建市场“总部经济”,相继在武汉、徐州、靖江、泰州、江阴投资建设了各500亩的物流市场,为全村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。
       心装群众 富民为先
       建设美丽富裕的新长江,这是我毕生的心愿。挂在我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以人为本,这样本,那样本,村民真正能享受到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才是根本。”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,我在发展壮大规模经济的同时,真心诚意为村民的富裕想办法、为村民的需求办实事,使全村实现了“家家住别墅,人人有股份,户户有存款”的目标,提前达到了小康生活标准。
       长江村的新农村建设始于1995年。当时的村民分散居住在19个自然村,从1978年以后所建的二层楼房既矮质量又差。10多年下来,早建的楼房在整个地区已显得较落后,村容村貌、居住环境、卫生条件急待得到改善。面对这一情况,我提出了利用10年时间建设美丽、富裕、幸福新长江的目标。根据统一规划,我村投入3亿多元先后建造了818幢别墅,分成5个新村区将19个自然村村民实行集中居住。到2005年底,全村村民每家每户都拥有了一套宽敞舒适的新居。在此基础上,我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一起抓,近年来投入3亿余元进行环境配套功能建设,抓污水达标、建百亩果林、 千亩生态园,创生态农村,在江阴市实现了居住集中化、村容整洁化、饮水清洁化、垃圾袋装化、粪便处理无害化、管理队伍化,建成了江苏省卫生村、江苏省生态村。
       为解决村民生活的后顾之忧,从2005年起,村里给每个村民2万元作入股股金,给每个村民职工补贴每年1500元工龄费作入股股金参加股金分红(红卡),又给每个村民1万元作土地股入股股金参加分红(绿卡),从而保障了长江村民从工资性收入和股金分红两大收入中得到实惠。2006年,在全村经济改制结束后,村里拿出近1亿元给村民资产分红,使村民户均达到10万元。今年8月,我们又将村民入股股金扩容了一倍。同时,村民享有养老金、入学补助、免费医保、水电费补贴等多项福利,每年春节前还能领到丰盛的“年货”。
       我一直讲:“为富要仁,富而要善。”村里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些人生重危疾病,只要我知道,一定自己带头捐款,还发动村党委成员、村民职工奉献爱心。2004年,村属企业无缝钢管总厂一名职工突患尿毒症、生命垂危,我得知后立即拿出1万元给这位职工。在我的带动下,村党委成员也捐助了5万多元,加上企业员工共捐助16万多元。这名职工现基本康复,他感激地说:“我这一生一世也报答不了李书记和村里给我的第二次生命。”今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,我立即部署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,短短一天时间就筹集善款500多万元支持地震灾区。据统计,30年来长江村共上缴国家税收和地方财政近70亿元,支持扶贫帮困、希望工程、地方公益事业4000多万元。
       扎根农村 默默奉献
       几十年来,我一直扎根于农村,善于当家、甘于吃苦、敢于奋斗,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风采。自投身长江村经济建设以来,几年如一日扑在集体事业上,从不懈怠,起早摸黑,一心一意关注着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进步、每一项成果。随着村级经济的不断壮大,我艰苦奋斗精神更是与日俱增。我常讲:“从我个人、一家,可以说不愁吃、不愁穿、也不愁花,我愁的是要让长江老百姓也要尽快过上‘三不’的好日子。”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,我经常凌晨4、5点钟就起床,下工厂、到工地,抓进度、抓质量,足迹踏遍全村每一个角落。几年前,我犯了心血管疾病,手术后,身体稍有好转,又坚持每天一早下厂、下工地的习惯。也正因为我坚持了这一好的传统,对长江事业的变化、发展、进步总是了如指掌,对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能成竹在胸。在新村改造时,为让村民住上优质放心的新居,我既抓质量,又抓进度,有时一天要到工地转上二、三趟,哪里道路不好,哪里垃圾没处理掉,哪里质量达不到要求,我总是能如数家珍地一口气说透,常常问得建筑工地负责人目瞪口呆。村民们常这样说:“李书记关心村民的别墅比关心他自己的身体都替心着力。”“李书记的头脑,简直是一台电脑,他的脑筋简直是一个数据库。”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农村党员与时俱进的革命进取精神。在我的带领下,长江村领导班子坚持以集体事业为重,以身作则、率先为范,艰苦创业、勤恳工作,节俭办事、默默奉献,带领全体长江人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。
       江畔明珠涌春潮。一个美丽、富裕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长江之畔崛起。改革开放30年铸就了长江村的今日辉煌,长江人一定会在党的领导下,继续发扬“艰苦奋斗、团结拼搏、开拓创新、求实奉献”的精神,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。
(admin)